近日,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中烟“飞地”肉牛养殖园区,“哞哞”的牛叫声此起彼伏,园区工作人员正驾驶着自动喂料车将草料投放在牛栏外,牛儿从牛栏里露出头悠闲地吃着草料。
弘德村为了发展当地养殖业,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带动农户发家致富,2016年利用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资金,建设中烟“飞地”肉牛养殖园区,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,分4期建设,养殖规模20000头。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,占地面积399.12亩。
2018年,中烟“飞地”肉牛养殖园区和鲁家窑片区的深度贫困村经过3年联合探索新型农村规模化养殖新路径,成立了3个合作社,每个合作社由10人至12人组成。成立之初,合作社每位成员以现金方式入股12万元,在壹加壹公司进行合作养殖,养殖方式为托管模式,由壹加壹公司统一采购、统一饲养、统一防疫、统一出售,当年户均收益1.2万元。
李怀春就是受益者之一。8年前,李怀春和家人搬迁至弘德村后,受教育水平低、耕地面积少等因素所限,就业机会少、收入来源少,生活处于贫困之中。当中烟“飞地”肉牛养殖园区建成后,年过50岁的李怀春成为了首批加入的建档立卡户。如今,李怀春一家的收入稳定了不少,日子渐渐好了起来。
去年一年,该村将合作社扩大至10个,合作社成员及带动农户共计243户,红寺堡镇和兴、兴旺、光彩等5个村注入2019年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0万元,仍与壹加壹公司合作养殖,合作方式采用社企联合养殖模式,由壹加壹公司免费提供场地、免费防疫、免费提供饲养技术等支持,按照市场价格提供优质牛源和饲草料,不仅有效降低合作社养殖成本,还能提高合作社养殖收益和抗风险能力。
前不久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,来到该村建档立卡户刘克瑞家。曾因一场车祸受伤的刘克瑞一直没有完全恢复,但却坚强地靠着自己的努力带领全家脱贫致富。除了自家棚里的3头西门塔尔牛,今年5月,刘克瑞又贷款5万元,共出资7万元在扶贫肉牛养殖园区认领了4头牛,交由园区托管代养,年底保底分红1万元。刘克瑞说:“把牛放在园区,我们不仅不用操心,还放心,年底拿分红,这种好事哪儿找去呢。”
通过两年的经验积累,在镇党委和村委的认真研究下,2020年3月,由15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联合社,采用自主经营模式养殖,组织有养殖意愿的农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,以合作社为单位出村入园饲养肉牛,聘请专业养殖公司为合作社全程专业化服务,统一分配圈棚、统一联系牛源、统一提供饲草料、统一防疫、统一销售,形成“农户+合作社+金融机构+企业+基地”的合作模式。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:“目前,该村成立15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组成联合社,入驻‘飞地’养殖园区,带动520户(其中建档立卡户435户)养殖肉牛1874头,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。”(记者 贾丽)